32. 敬拜 – 君士坦丁
AD313 君士坦丁宣告信奉基督教,教會增長迅速並經歷重大改變。使徒信經於這時期訂定,崇拜發展為一種較為固定的方式,這時期稱為基督教的古典時期,又稱為教父的黃金時代,是教會歷史中最豐碩的時期。
AD313 君士坦丁宣告信奉基督教,教會增長迅速並經歷重大改變。使徒信經於這時期訂定,崇拜發展為一種較為固定的方式,這時期稱為基督教的古典時期,又稱為教父的黃金時代,是教會歷史中最豐碩的時期。
AD313 君士坦丁宣告信奉基督教,教會增長迅速並經歷重大改變。使徒信經於這時期訂定,崇拜發展為一種較為固定的方式,這時期稱為基督教的古典時期,又稱為教父的黃金時代,是教會歷史中最豐碩的時期。
從第五至第十五世紀中間的一千年中、經过了天主教的對崇拜禮儀誤解, 意義扭曲及變質, 再經過修院運動, 宗教改革及文藝復興的出現,敬拜巳由只從視覚旁觀的方式、演變成可以主動參予的崇拜,敬拜巳不再只是公式化,而是更加開放及更新。
基督教在十八、十九世纪發展極快、吏由歐州傳刭美州. 拜方隨著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興起,它著重感受和直覺衝激著敬拜的方式。接著下來,復興運動循著主觀這路線把宣教模式引入敬拜中。在這個模式下,敬拜是針對罪人,以領他們信主為目的。感性的宣教式講道取代往日理性的講道,而決志邀請亦取代了聖餐。…到了二十世紀,隨著五旬節教會和靈恩運動的興起,讚美和敬拜更看重風格過於內容,有時候甚至淪為一種娛樂式的敬拜。到了後現代時期,宣教式的敬拜亦面臨挑戰或許也是機會,就是要把創意和傳統的敬式融合起來。
假若敬拜是為了討神喜悅,我們如何能分辨它是否符合當代宗教已訂下來的準則呢? 在耶穌和撒瑪利亞婦人對話當中、祂指出一個被悅納的敬拜必須有兩種態度,就是用「心靈」和「誠實」去拜父(約翰福音4:23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