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. 敬拜是討神喜悅及更深認識神,以耶穌為首,由聖靈帶領
敬拜是討神喜悅及更深認識神,以耶穌為首,由聖靈帶領
在崇拜探索的旅程中,我們鳥瞰式的看過崇拜的聖経基礎。(可重看 https://www.exploringworship.ca/更新的重要/聖經基礎/)。我們也必須看看崇拜歷史發展,因為崇拜的演變是直接影響現今教會敬拜的理念丶目的丶及實踐的。今期會為大家介紹一些崇拜的歷史基礎,讓你能認古識今,並認識的以往聖経及歷史中基督信仰群體,怎様以崇拜作為生活的核心。
由 “結構表逹訊息” 讓我們認識到歷史中教會崇拜的演變,由傳統的崇拜禮儀至現代自由聚會的形式,最重要是敬拜者有否在當中接觸到福音的故事,就是從聖道及聖餐禮儀中,怎様體驗及紀念耶穌的拯救。
著名作家及教會顧問 Lyle Schaller 說:「今日教會的一個重大轉變,就是愈來愈著重崇拜的組織多於講道本身。以往我們慣於傳統的崇拜,現在卻追求充滿活力,容讓會眾投入敬拜的經歷。 過去忽略以講道以外的環節的觀念早已消失。」現在,音樂、戲劇、見證和其他項目,對很多人來說跟牧者的講道同樣有意義。現今的基督徒越來越喜愛參與的敬拜,我們嚮往與過去二千年教會歷史結連的體驗及敬拜的各環節。從崇拜歷史的藍圖,你又能否找到參與的動力呢?
在律法之下,敬拜有更詳細的指示和規條,利未祭司制度的設立,指定只有亞倫一家的人才可以進行獻祭。作為大祭司,亞倫只可以每年一次進入會幕內的聖所 (利未記16章)。敬拜要集中在一個地點,先在會幕,後在聖殿 (出埃及記20:24,申命記12:5, 11,14:23)。除了每日早晚獻祭外 (出埃及記29:28-42),還有五項特別獻祭,分別是燔祭、素祭、平安祭、贖罪祭和贖愆祭 (利未記1-7章)。
到了新約時代,人和神之間沒有中間人,每個信徒都是祭司 (彼得前書 2:5, 9),而主耶穌基督是大祭司 (希伯來書 10:21)。 地上沒有中心敬拜的地點,也沒有指定守聖餐或宗教儀式的日期。與律法時代不同,當時並沒有嚴格規定的宗教禮儀,唯一的獻祭就心靈的獻祭(羅馬書12:1; 15:26; 林後:8:4; 9:13; 腓:4:18; 希伯來書13:15-16; 彼前2:5)。
教會成立後的最初三個世紀,因為受到很多迫害,敬拜只可在家中、或在地下墓穴內進行,主要是宣講神的救恩及期待基督的再臨,而讚美的高潮是在聖餐禮儀中,慶祝主耶穌的救贖。由於信徒並非在教堂內聚會,崇拜不拘禮節,親切溫馨。
最初三個世紀崇拜著重在聖道及主餐;崇拜的模式按次序是聖道、主餐、禱告、歌頌、啟應文讚美、祝福。基督徒分成小組崇拜,是根據家庭聯繫、語言、國籍,或跟從向他們傳福音的老師。在當時充滿敵意的文化裏,他們的聚會是冒著被捕甚至死亡的危險。
AD313 君士坦丁宣告信奉基督教,教會增長迅速並經歷重大改變。使徒信經於這時期訂定,崇拜發展為一種較為固定的方式,這時期稱為基督教的古典時期,又稱為教父的黃金時代,是教會歷史中最豐碩的時期。
AD313 君士坦丁宣告信奉基督教,教會增長迅速並經歷重大改變。使徒信經於這時期訂定,崇拜發展為一種較為固定的方式,這時期稱為基督教的古典時期,又稱為教父的黃金時代,是教會歷史中最豐碩的時期。